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吧,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新媒体快速赚钱的。
2015年,我从传播专业毕业,毕设作品是一本原创纸质杂志书,我还做了好几个h5页面,在朋友圈做推广。
毕设的杂志书,在我们那一届“停刊”,我们用最后一期刊号“致敬传统媒体行业给予我们的指导,也以此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”
工作之后,我发现,在纸媒的创作与产出期间,所有环节的规范与要领,都是新媒体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。
纸媒消亡的是渠道,不管技术和载体如何变化,其对于新闻处理的专业能力、对内容的制作能力才是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就在所有人都在说“纸媒已死”的时候,那些传统媒体人以自媒体人的新身份又“杀了”回来。
「新世相」创始人张伟,曾是《GQ》杂志副主编;
「黎贝卡」创始人方夷敏,《南方都市报》的首席记者,娱乐访谈节目的策划人;
「咋整」创始人陈鸣,曾是《南方周末》的深度调查记者,他的报道推动国家碘盐政策调整;
……
这决非巧合,而是得益于他们在传统媒体行业的采编训练和经验,他们深谙读者心理和传播规律,他们本身便是优秀的文字创作者。
行业转型初期他们依然相信内容创作的力量,他们仅用文字创作,塑造个人品牌、实现内容商业化。
回顾他们的创号历史,看看从什么时候起写作也能如此赚钱?
2012-2013,传统媒体人的静观与躁动
2012年我们没有迎来世界末日,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,一种新生的内容传播形式,悄然开启媒体行业的新格局。
大众也在成长,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,个体自由发声的空间逐渐扩大,个人话语权不断提高,大家对于公众新闻媒体的关注与依赖度逐年减弱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「咪蒙」创始人 马凌
4月马凌在“城市周刊”专题提出“鄙视链”一词,备受瞩目。
与此同时马凌还有一个身份,咪蒙,活跃于博客、微博、豆瓣上的影视爱好者。她的一系列影评语言诙谐,文笔轻松,获得大量的转发。“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”。
马凌:学术写作的背景,七年的纸媒训练为她在文字创作上提供了足够自信。新媒体行业
咪蒙:新媒体的深度用户,熟悉和深知网络环境中的大众喜好。
当时的马凌还在出书,咪蒙还热衷于影视剧,这个“之后”于是就这样过了三年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「新世相」创始人 张伟
但北大中文系毕业之后,一直待在传统媒体的张伟内心有些躁动了,他在2013年4月5日开始,在自己的公众号:新知领域「世相」上每晚分享一篇文章。
「世相」thefair取自张伟喜欢的美国杂志《名利场》VanityFair,作为媒体人,长年的新闻写作保持客观中立,去个人化色彩,让他想脱离《博客天下》《GQ智族》主笔的身份,去表达一些自己的喜好。
所以张伟在「世相」中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,有关新闻,有关文学,每一篇都有推荐语,但是他没有用传统媒体“编者按”的表述,而是用“sayings”,并在第一句写上“这是世相的第x篇文章”。
就这样「世相」在内容形式上都基于传统纸媒的规范,加上了一些创新,且受特稿记者训练的张伟,文字细腻而深刻,倡导西式的审美和价值观,实用主义加“一点”理想主义,张伟就这样开始用文字传达他的精神世界。
渐渐的朋友圈的兴趣传播特点显露,信息被准确的传达到了众多文艺青年、新闻从业者那里,“世相”迎来了第一波精准的读者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「一条」创始人 徐沪生
从一个写作窗口开启新的职业篇章,这个起点就已经高于常人且先发制人。
2014-2015,传统媒体人的新身份——自媒体人
写字的人最赚钱的时代,来了。
大号初现,运营者、广告商们看到了自媒体流量的价值,公众号:新知领域的商业进程加速,传统媒体人看到了内容的变现。
2月14日“世相君”张伟开始集中火力,拉来51个文艺范儿的公号组成联盟,成立宣言中诞生了一句「新世相」最为出名的口号:“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。”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8月,在新榜对张伟的专访中,他说了一句,“如果Chanel投广告我肯定接。”几天后,香奈儿真的找他合作了。
「世相」继承了纸媒传播的精髓,精准的定位与价值导向,让「世相」在迅速壮大的自媒体公众号:新知领域中风格鲜明,令人印象深刻。
同样以“杂志模式”运作新媒体的还有「一条」的徐沪生。
离开杂志社之后徐沪生猛“补课”在YouTube上10M的小视频他下载了60G,召集了18位平面媒体从业者从零开始,起初本能的开始做社交视频,但是原来是做life style(生活方式)杂志这样比较高端内容的团队,想成为社交型的KOL视频时,他们感觉隔行如隔山
于是徐沪生回归到内容的品质上,发挥团队的审美优势,10小时的素材中,选出3分钟的内容,打造了一个生活美学空间的视频。
徐沪生没有急着将内容发布,而是凭借在纸媒的创业经验:“内容越是高冷,就越需要推广,好的杂志创刊也是满大街砸广告。”
徐沪生重视内容的市场效应,想将“创号”运作成一个“事件”,于是一周投入200万,全砸在广点通上。
不跟日报拼发行量,也不做一份小众杂志去拼格调,而是做一份强势杂志,能够让你的内容在高端人群里有足够影响力。
这就形成了「一条」商业化又高品质的“杂志模式”,面向精准人群做提高审美、以及生活品质的内容。
徐沪生和他的「一条”」成为那一年公众号:新知领域领域的创业神话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同年马凌也已经感觉到了纸媒的衰落,价值感不断下沉,版面持续减少,从巅峰期的32个版减到16个,8个,再到4个。
马凌曾编过一个爱国专题,采了各行各业的100个人,8个版面的专题后来没发。
马凌觉得是时候自立门户了,她从《南都》离职,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:「万物生长」。十个月烧光400万,万物生长停止生长,她把大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擅长的事上,单单没时间管内容。
咪蒙哭了三天三夜无奈解散了公司的大部分人,背着债务,北上赴京,从头开始,同时准备在公号上重拾写作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」创始人 方夷敏
与此同时另一位南方系人:方夷敏,也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。
在《南都》,方夷敏8年跑时政,6年跑娱乐跑电影,期间还当过制片人,与咪蒙一样是一位资深的传统媒体人,方夷敏关注时尚,她是两会期间穿渔网袜提问的女记者,办公室的“时尚精”,朋友们的“导购小姐”。
文章一经推送,马上在朋友圈中传播起来,阅读量迅速过千。
受到数据鼓励的方夷敏,开始陆续把对时尚的见解发在公众号:新知领域中,第三篇谈论林青霞穿衣之道的文章,阅读量直接飙升至10万+。
5月,方夷敏决定是时候去做另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了,离开《南都》换上时髦的新衣“黎贝卡”正式出道。
大批传统媒体人离职,内容创作者成了内容创业者,自媒体人掀起内容创业的新浪潮。
这个时候的马凌成了“咪蒙”也开始了公众号:新知领域的试水,9月「咪蒙」第一篇内容《女友对你作?你应该谢天谢地,因为她爱你》,之后发布了几篇感情类文章,阅读数在四万左右。
以至于让她开始在影视圈获得一些名声。乐视找到她,表达了合作意向。
“咪蒙”以黑马的姿态闯入公号领域,一个人开足马力写了两个月,就有了20万粉丝。
咪蒙之前“混迹”豆瓣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,积累了非常好的网感,再加上传媒行业多年的传播经验,她很快摸索出了移动网络下大众的阅读喜好。
12月咪蒙更是大胆尝试,写出了《致贱人》。三天后粉丝涨到100多万,而后又推出类似风格的《致low逼》。
咪蒙成了流量大户,广告价也从10月第一单广告的1万5,上升到5万,16年年初上升到了15万,
半夜读到这篇文章的张伟,在出租车上突然睡意全无。20小时之后,张伟写文章反驳咪蒙,指出“偏激和极端,本来就是低级的情感”。
并且,张伟还为文艺青年正名:“你说话很温和,你观点很中立,你性格很宽容”,仍然适合写公众号:新知领域。
那一年,“温和宽容”的张伟用「新世相」再度回归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说再度回归,是因为「世相」曾在2015年6月2日一度被封,张伟在两年内聚集的48万文艺青年,一夜之间与他失散了。
这时候的他极度的迷茫,纠结着要不要辞去杂志社的工作,投身新媒体。4个月规划,他打算先回归试水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「世相」变为「新世相」如今披上袈裟,则多了一丝受难的意味。
也许是经历了被封号,张伟在「新世相」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是:《要永远相信,美好的事情不会发生》
这个调性一直延续至今:丧得很现实。
虽然看起来丧,但是张伟其实想表达的是:
只有意识到,命运无法依赖,不相信有美好的事情在等着自己,人才会把每一步都当最后一步来走,踏踏实实地寻找每一丝变好的可能。
同月,不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的张伟,从杂志社辞职成为创业人。
他把自己在纸媒中做选题的能力,完全发挥到「新世相」的内容创作中。
同时他也是一位调动和激发情绪的高手,他说:“当你以为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,其实你在分享一种情绪。”
社交环境下,情绪性的内容,传播速度和力度远胜过观点性的内容。
面对日益增长的粉丝,张伟意识到写文章涨粉只是眼前繁荣,要保证公司一直活下去,还需要做增长空间更大的事情。
在张伟苦恼内容变现的同时,黎贝卡的商业化之路正在蒸蒸日上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2015年10月25日,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」成立一周年,章子怡、姚晨、李冰冰、黄晓明、佟大为、张晓龙等都亲自转发微博道贺,提升了她的品牌权威、引流大量粉丝,巩固了她意见领袖的地位。
明星带来了流量,流量也带来了广告。
就这样,凭借明星流量的加持、多年买买买的经验,以及娴熟的内容思维,1年的时间里,黎贝卡的读者已经从最开始的1000多变成了近45万,每天的头条阅读也都稳定在10万以上。
2016-2017,传统媒体人的内容营销力,拓宽自媒体边界。
早在15年初,张伟在一次采访中说到:“整个自媒体圈子被数据裹挟得非常厉害,这一定是有害的。”
那一年,大号自媒体几乎都已经走向团队运营,公众号:新知领域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。内容电商和知识付费,成为公号创业者们拓宽商业模式的必经之路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首先推出线上新世相图书,而后打造了好几起线下爆款事件:丢书大作战、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、X玖少年团通过新世相出道,活动的反馈热烈,「新世相」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。又通过UGC造IP的模式制作了好几部网剧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总的来说,「新世相」,打造出了全新的由社群、品牌双驱动的内容生产线,利用社群孵化生产内容,再借由品牌将内容打造成IP,最终IP通过影视、游戏等途径变现的一套商业模式。
除了“知识付费”张伟觉得不符合「新世相」的调性之外,「新世相」一次又一次的拓宽了自媒体的变现之路,张伟将文艺做成了一笔大生意。
变现之路畅通无阻的还有黎贝卡。
2016年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」共推送了269篇广告,其中253篇位于二条,16篇位于三条,广告主涵盖了SK-II、雅诗兰黛、蒂芙尼、阿迪达斯、迪奥、祖马龙等众多大牌,据估计广告带来的年收入可能高达2000多万。
无论时尚干货还是广告推广,黎贝卡的推送内容依靠大密度的高质量图片、差异化人格表达的文字,以及“闺蜜”式的身份塑造,告诉用户如何内外兼修,过一种实用又有格调的体面生活。
通过这种调性的输出,黎贝卡成功地为爱美爱购物的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同好交流平台。
与此同时一旦发现读者不喜欢某些内容,她会立即调整,这是多年的记者生涯留下的职业敏感。
带着百万流量迅速走红时尚圈。黎贝卡通过内容营销成为品牌的“带货女王”,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了有足够号召力的超级IP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当然,这一年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顺畅。
咪蒙迎来了争议最盛的时候,7月一篇《永远爱国,永远热泪盈眶》。铺天盖地的批评文章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。
“有意把国家、政权和美食等其他东西混淆在一起”,
“如果是资深媒体人,写出这样幼稚的东西我觉得很可笑。”
与之前的争议不同的是,她所熟悉的传统媒体圈这次彻底背离了她,好多传统媒体人纷纷将她拉黑。
但是握住时代脉门的咪蒙,并没有被粉丝拉黑,咪蒙一边被骂,一边疯狂涨粉。
有时一天涨粉20万,五六十个广告商在QQ上询问价码,接下来的8月她推送了15篇广告,频率为全年最高。
人们又开始骂咪蒙,这次是有点酸味的骂她“广告多”,但这并不妨碍她粉丝数和阅读数疯涨,年底招聘时,咪蒙收到的简历达7千份。
2017年上半年GQ的一篇深度报道中,一个不经意的句子引发了全行业的热议:“助理是她在《南方都市报》时的实习生,如今月薪五万。”
公号小编突然被划分成了普通小编和月薪五万小编。舆论再一次“助攻”「咪蒙」,3月公号粉丝数突破千万,头条报价68万。
也许是树大招风,也许也是之前太顺,一个月之后,咪蒙被封号了,6月的一场针对自媒体的“整风”,让包括「毒舌电影」「严肃八卦」「关八」等大号被永久封号。
咪蒙还算幸运,一个月后说着“我会收敛自己三俗的毛病”回归。
对比一路被骂着壮大的咪蒙、被明星捧着走红的黎贝卡、被文艺的潮水托举着的张伟,40岁才开始创业的徐沪生显得有点低调。
中年创业,有着多年媒体经历的徐沪生稳扎稳打,思路格外清晰,有着其他人没有的果敢与洞察力。
2016年在5000多个头部大号里,大部分还在靠广告变现,而「一条」却推掉了当时1700万的广告,果断将重点转移到了电商上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徐沪生把选题能力转化为选品能力,选择了非常小众、调性很高的、能产出优质内容的产品实验,保证用户对卖东西不反感。
而后又将内容优势发挥到极致,卖一本书,徐沪生会亲自改三遍稿子,后面站7个小姑娘看着他的电脑,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。
“当一本书卖出2.5万册时,所有的出版社都会主动来找我们,因为你创造了奇迹。”徐沪生就是要做到单点打爆,让所有的势能向「一条」倾斜。
两年间,「一条」从每月上新30个新品到上新1000个新品。将5人的电商团队迅速扩张到200人。8月,「一条生活馆」App的上线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可以说这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,内容从未像现在这样普及、发达和受到重视。
2018,内容创业者的黄金时代。
今年咪蒙广告报价80万,近一年推文387篇,其中广告软文104篇,广告投放率26.9%,平均每周1.8篇。
这一年,咪蒙月薪五万的线上课,咪蒙暴瘦、咪蒙离婚、咪蒙照片PS关于她的热点频出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9月“咪蒙三周年粉丝见面会”,3层楼的巨幅海报,排场长队等候入场的粉丝,一点也不亚于任何明星。
忙着被骂、忙着吸粉、忙着孵化出的各类账号,带着她备受争议以及大流量的“三观”持续产出内容,三年下来她将「咪蒙」变成了一种文体,一个流量词。
“文艺商人”张伟,没有咪蒙那没多故事,他带领新世相迎来过亿的B轮融资,全年营收过亿。今年3月份,张伟的营销课海报刷屏,未涉及的「知识付费」终于也提上日程。
同时「新世相」对影视剧的涉猎也在逐步成熟,5月,短片《凌晨四点的上海》发布,新世相正式确立“城市短片计划”,要为全国一、二线城市拍摄真实故事短片。
10月16日,第二支短片问世《凌晨四点的重庆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,且制作成双版本的形式,在新世相和优酷上发布。获得9.0的高分以及截止今日5936.9万次的播放量。
新媒体运营有钱途吗?来让称霸新媒体行业的旧媒体人打点鸡血
通过关于一座城市的话题,建立城市IP与当地年轻人之间的关系,输出更多与都市年轻人密切相关的内容。
「新世相」不希望好故事被浪费,也不想仅仅停留在“卖故事”这一层,希望有多维度的呈现。
也在拉近品牌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还有「一条」徐沪生“猛转”电商之后,决定“狠狠做”线下。
9月22日,「一条」在上海开设的三家实体店,这意味着,其在线上线下连接的新零售布局上有了实质性动作。
「一条」的所有商品,都有二维码,扫码立即跳转到商品故事页面,这些故事,要不就是撰写的文字内容,要不就是视频短片。
你可以现场付钱、拿走。也可以手机下单,免费送货到家。店里的高清大屏幕,放着「一条」的视频,随手可见的制作精良的16P店刊。
创业四载,从最初单纯的视频内容,到内容电商平台,再到如今向线下延展,将生活方式门店在城市里铺开。
「一条」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在变,但是徐沪生传达的内容始终如一,延续做杂志的思维与调性,将内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服务对生活美学,高品质生活需求与向往的小资人群。

结语
他们让我们看见了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,且摸索出了从内容创作到内容创业的商业化之路。
随着自媒体竞争增加,内容同质化,用户的审美疲劳和麻木,内容运营之路没有尽头。
这就要求内容本身要经得起推敲,需不断迭代优化,且越加垂直细分。
锁定更加精准的用户群,贴上独特的标签、深耕专业领域,才能实现精准输出,受到用户青睐。
所以说,就算你不是一个科班出生的内容创作者,但你仍然可以拥有内容创作的能力。
想象一下,当一个程序员拥有了良好的写作能力,恰巧会是一个优势。
这是这个时代给所有人的机会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93700947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ukags.com/5997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